《滿江紅點火櫻桃》
作者:辛棄疾
點火櫻桃,
照一架、荼如雪。
春正好,見龍孫穿破,
紫苔蒼壁。
乳燕引雛飛力弱,
流鶯喚友嬌聲怯。
問春歸、不肯帶愁歸,
腸千結。
層樓望,春山疊;
家何在?
煙波隔。
把古今遺恨,向他誰說?
蝴蝶不傳千里夢,
子規叫斷三更月。
聽聲聲、枕上勸人歸,
歸難得。
賞析:
這首詞的寫作年代已無法考證,也沒有其他材料可供參閱,但從這首詞的意境推測,可能是他中年政治失意后的思歸之作。全詞的中心是寫詞人因春歸而想家的悲涼情緒,它以春景為媒介,充分體現了自家身世和國家命運都很悲慘的感嘆,是一首飽含政治色彩的上乘之作。它之所以流傳下來,為人所喜歡,不僅在于它飽含深情厚意,更在于作者在寫詞時不是枯燥地、直通通地訴說,而在生動鮮活的意境描寫中創造了幽遠深邃的抒情境界。
上片即景傷春。詞人的藝術觸覺是十分敏銳的:他既欣賞江南之春的美好,又痛惜江南之春的不久長。
在他的筆下,暮春的景致是何等地使人眼花了亂!點火櫻桃,照一架、荼如雪二句,猶如彩色影片的特寫鏡頭,園林之中燦爛的春色被推到讀者的眼前。一株株櫻桃,碩果累累,紅得像著了火;一架荼正盛開著白雪般的花朵,與火焰般的櫻桃交相輝映,整個園林紅妝素裹,分外嬌艷。春正好是一句簡潔深情的贊語。春天好,好就好在生機勃勃。春筍穿破了長滿青苔的土階,蓬勃地向上生長;春燕牽引著初產的幼雛,在緩緩地飛翔;流鶯呼朋引伴,嬌音恰恰,就像奏響了一首首春之抒情曲??墒呛镁安婚L,恰如前人的名句開到荼花事了所標示的,高潮一過,春姑娘就要回去了,想挽留也挽留不住。也許正是因為預感到春之短暫,乳燕才飛得沒有興致,其翱翔之力弱了下來;那些自在的流鶯,也因此而歌聲不暢,它們的啼音竟然使人有怯的感覺。燕之弱,鶯之怯,其實都是詞人感傷春天心理的外化。讀者切莫責怪這位曾經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怎么會沾染上小兒女的傷春感懷,辛棄疾這里別有滿腹心事。對于一個政治理想落空、在現實生活中屢受挫折的人來說,春歸豈不是象征著希望破滅!自然景觀的變化和季節的無情推移,牽動了詞人滿懷的愁恨,于是他向春天發出了怨憤之語:問春歸、不肯帶愁歸,腸千結。這三句與作者的名篇《祝英臺近。晚春》的結拍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用語和含義都很相似,只是這里語調更為急促,意思更為直截了當一些。作者似在對空呼喊道
查看更多>>>描寫櫻桃的句子
1、一棵棵櫻桃樹上,稀疏的葉子遮擋著一個個黃中帶紅的櫻桃,櫻桃一個個脹鼓鼓、圓溜溜的,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從遠處看,真像一顆顆又大又圓的金色珍珠。
2、櫻桃成熟時顏色鮮紅,玲瓏剔透,味美形嬌,營養豐富,醫療保健價值頗高,又有含桃的別稱。
3、櫻桃吃起來甜中帶酸,不過,看著櫻桃可愛的樣子,我真是舍不得吃。光滑的表皮像涂了一層臘,成熟的櫻桃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咬一口,酸酸甜甜的滋味沁入心田。
4、成熟的櫻桃,圓圓的像小白兔的眼睛一樣美麗,看著它使人直流口水。
5、一棵棵櫻桃樹上,稀疏的葉子遮擋著一個個黃中帶紅的櫻桃,櫻桃一個個脹鼓鼓、圓溜溜的,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從遠處看,真像一顆顆又大又圓的金色珍珠。bangnishouji
6、櫻桃的顏色開始是青的,漸漸變紅了。有一次,爺爺摘櫻桃。我看見摘下的櫻桃有一半紅一半黃□就問爺爺□櫻桃為什么一半紅一半黃呢□爺爺說□紅的一半是太陽照射的□黃的一半是因為葉子擋住了陽光□
7、圓圓的櫻桃惹人嘴饞。我摘了一個放在嘴里,邊吃邊點頭,??!櫻桃的味道真甜呀!還帶一點酸味,真好吃。
8、大又紅的櫻桃好似珍珠瑪瑙般晶瑩剔透,味道很甜。
9、櫻桃甜中帶酸,香氣濃郁,就像青澀又甜美的少女的粉色唇片。櫻桃成熟時顏色鮮紅,玲瓏剔透,味美形嬌,營養豐富,醫療保健價值頗高,又有含桃的別稱。大又紅的櫻桃好似珍珠瑪瑙般晶瑩剔透,味道很甜。成熟的櫻桃,圓圓的像小白兔的眼睛一樣美麗,看著它使人直流口水。。
10、到了五一節前后,櫻桃樹上結滿了果實。櫻桃的顏色開始是青的,漸漸變成了淡紅、大紅,就象一張張小紅臉蛋,嫩嫩的,一碰就破,非常惹人喜愛。吃起來甜中帶酸,不過,看著櫻桃可愛的樣子,我真是舍不得吃。
11、鮮紅可口的櫻桃讓人看了就會忍不住流口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摘了一顆放進嘴里,一股甜甜的;酸酸的;帶著清香的味道,就會讓人久久不能忘懷。大概是果實太小的緣故,吃一顆根本不解讒,總會讓人越吃越想吃。
12、過了幾天,櫻桃花已經凋謝了,長出了青中帶紫的果子,如黃豆大小。又過了幾天,櫻桃樹上的果實就由青變成淺黃;由淺黃變成淺紅;由淺紅變成深紅,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一顆顆紅櫻桃鮮紅欲滴,晶瑩剔透,像一顆顆十分耀眼的紅寶石。
13、櫻桃的顏色開始是青的,漸漸變成了淡紅、大紅,就象一張張小紅臉蛋,嫩嫩的,一碰就破,非常惹人喜愛,酸中有甜。
14、紅紅的
查看更多>>>